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赛道,对于激活立体空间资源、提供高效公共服务、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催生跨界融合新生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依托韶关自身优势,把低空经济作为重点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应用场景,孵化培育产业生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先机,也是韶关经济换道超车的关键一招。
为充分发挥韶关比较优势,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发展机遇,加快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具有韶关特色的低空经济生态,促进韶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学规划低空经济发展布局,加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低空经济发展顶层设计。以规划引领构建“1+N+M”韶关低空经济体系,聚焦“以保障服务飞行、以应用带动制造、以创新推动发展”,统筹低空经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推动“低空+旅游”“低空+交通”“低空+应急”等场景落地,培育发展低空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二是完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网络。依托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南方试验场项目等,充分利用各类开阔场地,合理布局建设满足直升机、无人机及eVTOL等多类型低空飞行器起降、备降、停放、维保等需求的中、小型垂直起降点,并适度超前布局建设一批满足加油、加氢、充换电等功能需求的低空能源供应设施。三是加强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统筹考虑低空文旅、商业运输、物流配送、空中巡查等场景需要,构建低空飞行航线网络;完善军地民协同管理机制,共同研究制定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办法,简化飞行审批程序,提高低空空域使用效率。四是构建低空数智保障服务体系。依托韶关丹霞机场等现有场地建设运营基地和飞行服务站,建设粤北片区低空飞行调度中心。联合网络运营商、铁塔等信息服务企业,推进天地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基站覆盖面。充分发挥韶关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优势,支持建设国家级低空算力中心及广东省低空数据集成平台,推动低空数据交易,发展低空数字经济。结合监管技术和特种设备,部署低空飞行器多源探测系统及反制系统,加强重点敏感区域管制。
(二)构建“低空+”产业生态体系,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一是大力发展低空文旅项目。依托丹霞山景区打造广东省低空+文旅试点示范,推动开通跨省、市文旅航线;支持企业依托丹霞山、南岭、乳源大峡谷、云门山等旅游景区,建设低空飞行营地、低空科普研学基地及低空体育运动场地,开发eVTOL观光、热气球体验、动力伞飞行、低空摄影等低空旅游产品,设计低空游览、低空飞行、低空观光等特色低空旅游线路。支持企业举办或承办区域性、全国性低空运动赛事,打造低空活动品牌项目。二是协同发展低空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粤湘赣边界低空资源聚集中心,搭建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载重百公斤级低空跨地市物流网络,打造集无人机、自动化起降站点和无人机调度系统于一体的同城低空物流网络,完善韶关无人机物流配送体系,加强低空物流设施与地面物流设施的统筹规划,鼓励物流企业依托货物集散地建设低空物流站点,实现低空物流和地面物流的无缝衔接,拓展低空货物多式联运创新场景。三是推动商业化低空出行。引进商务航空公司开展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推动低空飞行器在城市、城际交通中的应用,优化实现商务低空出行与地面交通无缝衔接,构建覆盖全市、连通大湾区的低空通勤航线网络,支持头部企业发展以短途飞行、公务飞行、商务飞行、空中摆渡、联程接驳等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四是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应用。依托即将建成的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打造广东航空应急救援保障中心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中心“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实训中心。依托丰富的农林资源,打造以各类特色产业园等载体为核心的农林业无人化作业示范区。此外,积极拓展低空飞行器在医疗救助、城市巡查、执法取证、国土测绘、交通指挥及“百千万工程”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三)提升低空产业智造水平,打造低空制造配套产业基地。一是着力建强低空制造产业链。依托韶关未来丰富的低空应用场景优势,以场景赋能产业,围绕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新能源电池、先进材料、机电设备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资面向国内外市场精准招商,加快新丰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低空经济片区建设,积极谋划韶关航空产业园、翁源县低空经济产业园,谋划打造飞行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园。二是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通用航空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配套需求,积极引进和培育低空飞行器所需的先进材料、零部件及中间件企业,支持韶关本地原有企业研发生产低空飞行器所需的配套产品,重点壮大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低空飞行器整机研发制造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行业引领带动作用,激发低空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三是建设低空经济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围绕低空装备创新、低空智联技术攻关、低空数据应用、关键零部件研发等低空经济领域,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争取省有关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支持。积极培育低空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四是加快推动低空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共建研究开发平台、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孵化平台,打通政企研学用协同创新路径,在低空经济领域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加速低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强化低空经济发展要素保障,聚力支撑打造“低空之城”。一是加强统筹协调。组建韶关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由市领导任召集人,加强对全省低空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推进低空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工作任务督导。组建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市工作专班领导下,承担低空空域管理协同运行和低空飞行管理服务统筹工作,负责统筹城际间低空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和管理,统筹市域低空通航飞行的通信、导航、监视设施的建设运营等。二是强化政策供给。围绕低空空域协同运行、数字低空、低空产业扶持、低空安全保障、低空生产监管等领域持续完善省级配套政策,构建省低空经济发展“1+N”政策体系。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支持,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低空经济产业重大建设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三是落实要素保障。鼓励和支持企业培养引进低空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支持申报南岭团队、丹霞英才、韶州工匠,并根据相关政策分类给予经费支持、人才津贴和补贴,积极扩大低空人才供应。探索、鼓励成立韶关低空经济产业专项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资源和力量参与建设韶关低空经济,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券,优化奖补支持低空经济企业发展。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物业,强化低空产业研发制造、通用机场及低空飞行器起降场建设、示范工程建设等项目用地保障,加快用地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