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韶关市委会反映,看病难究其原因还是供需矛盾。以韶关为例,全市医疗资源总量丰富,但优质资源不够、分布欠合理、基层能力弱。分级诊疗从供给侧方面可以实现合理布局、调整资源结构,从需求侧方面可以实现合理分流、按需就医,从而整体提升服务效能。
为此,建议:
一、继续合理调整医疗卫生资源
1.抓龙头,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1331战略,通过建设粤北人民医院1家省级高水平医院,市一人民医院、铁路医院、中医院3家综合三甲医院,妇幼(妇幼保健院)、传染(粤北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粤北第三人民医院)3家三甲专科医院,前海人寿医院(暂定名)1家三甲民营医院,形成粤北区域医疗中心和一批三甲医疗机构,提高解决疑难重症的服务能力,把韶关区域住院率稳定在96%以上,解决本地群众的疑难重症问题。
2.抓县级医院,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把县级医院建设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龙头,重点打造特色学科,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内外科、普通外科、急诊等达到一定的水平,使农民90%的疾病都能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3.强基层,使得分级诊疗可以接得住。健全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没有卫生院的镇需要加快建设,现有卫生院要抓好标准化建设,提升卫生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使得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社区、基层解决。
二、建立双向协作和转诊的机制
1.医保改革合理地分流病人。发挥医保价格调节杠杆,分级医疗实行分级定价、分级收费。病人到恢复期、康复期转往下级医院,费用较低,缓解大医院的压力,节省医保资金,降低病人个人的医疗负担。
2.建立一批紧密型医联体和县域医疗共同体。加快推动落实区域医保结算,实现“总额预付、结余奖励”,更加有效地运用医保资金,落实预防为主、小病在基层。
3.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机制,落实“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提高基层的薪酬待遇和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城市医院对县镇医院的对口支援,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农工党韶关市委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