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多党合作>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关于加快我市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来源:统一战线 发表日期:2013-07-16 23:22:00

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它是指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各级领导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逐渐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逐年加大,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但用科学发展观的标准来审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仍有一些差距。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全市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着较为繁重的任务,需要下决心增加投入,改变现状。

二是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我市在抓城镇配套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城镇公共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限,农村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对我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重要职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因此,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政府行为的到位和责任的落实。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要把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产业来规划和引导,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技术,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积极鼓励各类经济成分尤其是民营经济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二是要积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个难点,就在于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得公共服务市场化竞争主体的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公民、社会团体等民间力量的参与。因此,必须积极引导,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形成良性竞争、多元互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要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不低于财政增长幅度,落实各类文化建设资金,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 "三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及农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设立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和农村文化活动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四是要强化农村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以完善综合性、多功能乡镇文化站为主要任务,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巩固和壮大城乡基本文化阵地。多举办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要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以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和基本阵地,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确定适合各乡镇、区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新思路,形成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健身益智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丰富农民和农村的文化生活。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还能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因此,政府必须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推动文化共享,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入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九三学社韶关市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