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首页>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推动韶关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韶关日报 发表日期:2024-08-06 16:29:00

为加快韶关深度融入国家旅游大格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民建韶关市委会组织调研组到市内主要旅游景区、相关从业单位及省外江西鹰潭和萍乡开展调研,形成了此调研报告。2023年以来,韶关旅游市场持续复苏回暖,但整体规模和质量仍不及预期。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借鉴江西鹰潭、萍乡等地成功经验,在系统规划产业布局上做文章,在打造特色品牌项目上下功夫,在全面挖掘文旅资源上讲好故事,在旅游品牌建设上推陈出新,在抢占市场高地上有的放矢,用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打造、提升韶关旅游业。

整合资源科学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建议从融入国家战略布局视角出发,引进高水平策划团队,按照“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的思路,制定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对韶关旅游业重新进行定位和打造,重点把握四大原则:  

一是站位要高。重点突出推荐“丹霞+”旅游模式,设立纯市内和联动周边省市两种模式的多条精品路线,支持各地其他资源和建设的小景点申报列入“丹霞+”,把韶关建设成为全国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旅游名城。  

二是政策要优。制定旅游项目建设扶持办法,根据投入给予一定资金奖励,为旅游行业提供有力的政策、经济方面的保障,同时也充分调动旅游从业者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从业者“敢想、敢做”。  

三是品牌要响。建立一个简单易记突出韶关特色全域旅游的口号,如“绿美韶关丹霞红”。通过各种渠道大量宣传韶关旅游,甚至上中央媒体进行宣传,进一步提升韶关旅游知名度。结合粤北生态屏障定位,利用天然的发展优势,激活未开发的旅游资源,争取引进龙头文旅集团进行开发。  

四是内涵要深。从旅游项目、旅游商品、旅游宣传、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全面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附着力。

聚焦重点打造丹霞山旅游“龙头”品牌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结合国家公园创建情况,从强化统筹领导、健全联动机制、细化职责分工、完善执法体制、优化财权分配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为丹霞山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如配齐丹霞山管委会领导班子,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由同一位市领导分管。  

二是畅通内外交通网络。加快与重要节点城市的交通衔接,通过高铁沿线和飞机航班,贯通韶关与其他旅游城市著名景区景点之间的“主干线”,如开通韶关与桂林、武夷山、厦门的航班,形成“1小时航程”航线。将市区作为旅游集散中心,通过市区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优势与景区优质的景观互补,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依托丹霞山周边和景区内部现有的山路、小径和绿道,适当进行改扩建或者联通,在丹霞山周边打造两环黄金旅游路网,内部打造“三纵十射”黄金旅游路网,构建大丹霞全域旅游区。其中,“三纵”是指内环核心圈层内的锦江水路、阅丹公路、绿道碧道,“十射”主要是内环朝外环10个方向的辐射路线,呈放射状,以绿道和公路为主。  

三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在城区出入口、车站、景区、宾馆饭店、主要街道、主要交通沿线、景区周边道路、人流集中场所等,设置或全面更新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指示标识和交通引导标识,科学有序引导游客出行。推进市区现有星级酒店改造和高星级创建,逐步完善现有景区的服务设施设备,进一步满足高端游客需求,提升丹霞山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是积极发展“水上丹霞”。在碧桂园旁边的长坝设立新的东南门,实行北门和东南门分流。丹霞山原北门改为自驾游车辆出入口,东南门成为团体游客的出入口,游客从浈江沿锦江水路进入丹霞山景区,从而将浈江和锦江连接起来,进一步拉长、优化丹霞山旅游景观线路。学习外地著名景区在水上营运及安全管理方面好的做法和具体经验,引入游艇、帆船、人力船(脚踏、划桨)和漂流、打水仗等项目,将游客畅游“水上丹霞”打造成为丹霞山最亮丽的风景线。加快旅游消费根据地建设,以“让丹霞山亮起来、让人气旺起来、让消费火起来”为主题,在水路沿线打造集商业、夜间美食、歌舞娱乐、全民健身于一体的多元化文旅消费聚集地,常态化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和印象丹霞文艺演出活动,开发VR体验奇幻漂流记等智能化体验互动项目,延长“水上丹霞”消费产业链。  

五是打造“户外运动天堂”。深化赛事活动,强化活动引流,当前尤其是可以学习江西萍乡的“夜爬武功山”活动,增加徒步丹霞赛事举办频次,实现“365天不打烊”。培育“小镇+”旅游业态,顺应当代消费者游玩新方向,建立“丹霞+驴友露营基地”“丹霞+汽车营地”“丹霞+摩托车营地”等等,增加丹霞山景区的客流量和吸引力。  

六是建立科普基地。加大科普研学导师招募、培训、认证力度,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科普传媒基地和科普研发基地,以丹霞山研学基地为龙头,积极开发“地质科普研学”“鸟类科普研学”“昆虫科普研学”“客家文化民俗研学”等精品研学线路。

优化政策加强旅游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运用市场手段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引进的专项编制人才,可采取集中管理和派遣工作的管理模式以解决旅游业招人留人难问题。加强本地旅游人才培养,组织旅游企业、酒店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到高校进行旅游服务、酒店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搭建人才培训合作交流平台。高度重视导游队伍的建设、培训和管理,加强对涉旅人员和乡村旅游特色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高质量旅游人才队伍。  

二是加大旅游招商力度。以效益为中心,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的基础上,科学健康地推动旅游招商引资。统筹全市旅游产业布局,既要抓大项目,也要抓小项目;既要抓新项目,也要抓老项目;既要抓市场项目,也要抓市长项目。精心筛选和包装策划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同时,积极推动一批有创意、有活力、符合市场需求、能够快速落地的中小旅游投资项目,使得韶关能够抓住机遇,承接好周边旅游城市的产业外溢。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旅游类精品项目的用地保障,通过项目建设和新业态发展支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为文旅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加强旅游诚信建设,营造文明旅游、诚信服务的优质旅游市场环境。强化监管净化文旅市场,不断加大旅游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广告、欺客宰客、恶性竞争、不合理低价等违法行为,建立旅游市场黑名单制度。

以文促旅提升文旅项目品质

一是深挖红色革命文化。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韶关段)项目、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南粤古驿道项目建设,打造“产学研”旅游综合体。推动城口红色小镇、仁化双峰寨和始兴红围等景区建设,优化提升红色教育线路和红色旅游线路。深化红色资源内涵研究,依托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梅关古道、下庄铀矿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讲好红军军民感人故事,高水平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与江西瑞金、湖南湘潭等全国经典红色旅游地的互动,联合开展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提高韶关红色景点吸引力。  

二是弘扬绿色生态文化。推进各县(市、区)跨区域共谋旅游业发展,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如,围绕西京古道,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故事、民俗文化、文化古迹以及当地美食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植入乡村旅游建设,共同打造“江湾-大布-罗坑”乡村旅游金三角新名片,努力塑造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扩展城市休闲旅游发展空间,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特色休闲街区,建设成为韶关文化旅游和娱乐购物的网红打卡地,形成韶关特色城市文化名片。

联通市场打好旅游产业营销“组合拳”

一是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推广。搭建新媒体宣传矩阵,与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合作,举办“我在丹霞山等你”游客短视频创作大赛、增加韶关城市形象曝光率。打造超级网红文旅IP,每年举办一次以韶关文化元素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性文创设计大赛,通过网络发布,在提高韶关知名度的同时,将部分优秀的获奖文创设计产品引入景点打卡地,同时通过不断淘汰或更新景点IP,确保景点紧跟时代步伐,散发持久魅力,获得持续创新。  

二是开拓旅游客源市场。依托旅游大数据平台,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加大对华东五市、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京津冀市场开发,根据不同客源目标定位,实施各有侧重的精准营销和捆绑营销,在交流旅游政策资讯以及包括互为目的地、线路打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民建韶关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