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再次明确了制造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新征程上要坚持制造业当家,把制造业这份厚实的家当做大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恰逢省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韶关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政策机遇,对韶关来说,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发展新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
韶关市制造业发展总体情况
韶关曾被国务院确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目前,韶关工业已涵盖35个行业大类,拥有规上工业企业509家,已发展成为资源型产业突出、加工工业雄厚、部分轻工业分量较重的综合类工业城市。近年来,韶关市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推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结合广东省“1+20”产业集群布局和定位,“十四五”期间,韶关制造业将重点发展先进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轻工、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并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截至2022年底,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中制造业企业(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550家,占全市规上企业数的88%,完成工业总产值1390.8亿元,占全市比重86.2%,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81.5%。
虽然韶关市经济发展一直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并在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韶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十三五”开始落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和低于周边地区(郴州、赣州、清远)水平,韶关市工业总量在全省占比也逐年下降。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21年的12.7%直线下降到-1.8%,低于全省1.6%的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16%,远低于全省30.6%的平均水平,其中全部制造业占GDP比重仅24.29%。韶关的制造业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及疫情、洪涝灾害等影响下,缺乏市场话语权和发展韧性,工业经济占比日渐下降,反映韶关工业发展拉动社会经济发展作用较弱。
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格局的建议
韶关面对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发展战略的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充分争取和利用省政策支持,通过谋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深度融入湾区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式,促进韶关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一、从省级层面推动产业发展和协作分工。一是请求省加强对我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优势龙头企业及产业链延伸项目落地的扶持。支持韶关市结合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打造北部绿色低碳发展区,从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的角度,着力推动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先进装备等产业来韶关集聚发展,鼓励相关企业优先将自身增资扩产项目向韶关布局,并对优质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方面给予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资源等相应的支持。二是请求省财政加大对韶关产业园区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省级财政每年统筹一定额度专项资金用于韶关等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省属及各市属国有企业、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对产业转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支持园区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PPP+REITs、PPP与专项债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项目开发、产业导入和运营管理等。三是大力支持韶关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统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省级科技专项资金等,集中支持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级。
二、统筹产业布局,强化市县联动、县际联动。进一步梳理整合现有产业基础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原有拟定的产业发展方向上,进一步制定主导产业细分领域的发展规划。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全市产业的空间布局上紧扣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产业园的基础优势和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县域间产业发展融通的要道,在全市范畴进行产业链条布局,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和横向拓展产业集聚度来提高产业丰厚度。如紧抓当前大湾区汽车产业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红利期,推动新型储能材料产业集群的跨县域一体化发展与布局,发挥乳源东阳光拥有正极材料生产技术和新丰年产2万吨碳酸锂产能、仁化和南雄在新能源汽车电池资源综合利用回收上已形成的产能和产业协作,积极争取国家在广东地区新能源电池综合回收基地的布局,进一步壮大新型储能电池产业中动力电池及材料企业的规模和企业数量,融入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取得先发红利。同时,我市“风光”产业项目的储充应用和大数据中心储能应用可以为新型储能产品提供应用空间。
三、招商引资要注重产业谋划和项目质量。由于韶关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区域交通等因素制约,发展高新技术比较困难。在招商引资中应瞄准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与本地传统产业嫁接,将需求与技术相结合,拉动原有产业转型升级,不应盲目追求“高大上”。一方面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或终端产品的龙头生产企业,积极吸引其制造环节落户,另一方面锁定一到两项产业成品,紧盯其中每一个链条的配套生产环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开展招商。再者,运用资本投入方式进行招商时,要重点关注行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较大、技术路线相对成熟的成长期企业,该类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资金需求较大且容易成功,政府应该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等方式,吸引市场化风险投资机构来投,减少政府投资风险,后续再围绕龙头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商招商”。
四、培育现有中小企业成为“链主”企业。中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每个产业环节基础上充当着“串链者”的角色,在创新上形成闭环,在经营上良性竞争,推动所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建议梳理全市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提升企业专业化能力,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企业提升计划,壮大“瞪羚”“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队伍。在其中选择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链条延伸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引导关联企业向其集聚、兼并合营,加大其在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工艺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链主”带动力,以打造产业集群为目标,形成倍增效应,提高产业话语权。
五、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技术促企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好政策和资金引导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一批产、学、研联合的示范基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科研、开发、生产市场相互结合的机制,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如南雄在发展涂料和新材料产业上,发挥好南雄中科院广化所新材料中试基地和检验检测服务的作用,依托龙头企业推进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技术共享和协同创新,更好地衔接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同时,可开展成果转化式招商,引导对接意向投资,全力推进相关中试项目落地见效,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化,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壮大产业集群发展。
(民盟韶关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