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历史悠久。中国塔吉克族总人口目前正在接近3.8万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时共33,223人;1998年新疆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该自治区境内塔吉克族人口已达到36,000余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分散居住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县,这些县都设有塔吉克民族乡。
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即“王冠”。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部落。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两种方言。由于民族交往频繁,新疆许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塔吉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许多世纪以来他们在海拨
塔吉克族男子穿无领对襟长外套,系腰带,寒冷时外加羊皮大氅,戴羊皮圆高筒帽。女子穿连衣裙,戴圆顶绣花棉帽,缀有后帘,可以保暖。男女都喜欢穿长统野羊皮软靴。用毛牛皮做靴底,轻柔坚实,适于攀缘山路。他们都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和奶茶,并以肉食为上好食品,他们的住屋大都为正方平顶,以木石构筑而成。由于高原多风雪,住房比较低矮,四周筑土坑。夏季上山放牧时,多住毡房。
塔吉克族能歌善舞。舞蹈多模拟雄鹰展翅、飞翔回旋的动作。在民间古老的传说中,鹰是英雄的象征。主要乐器有“那伊”(短笛),也是用鹰的翅膀骨特制出来的。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除了伊斯兰教规定的节日外,对每年三月的春节亦十分重视。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当时塔什库尔干居住着塔吉克、柯尔克孜、维吾尔、汉等6个民族。其中塔吉克民族约60%都在此居住,占塔什库尔干人口约78.1%。1954年6月,塔什库尔干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相当县级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区的决议,同时建立了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塔吉克族的主要聚居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中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东与莎车县、叶城县毗邻,北抵慕士塔格山与阿克陶县相连,西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西与塔吉克共和国交界,总面积2.5万平方千米,国界线长
塔什库尔干一带蕴藏着许多矿产资源,主要有铁、宝石、玉石、硫磺、水晶、硅、金、石棉、云母、煤、铜、镍、锡、石灰石等。其中铁的蕴藏量最为丰富。
帕米尔高原地势高,树木较少,塔什库尔干县森林面积
莎车、皮山、泽普等地的塔吉克族居民,大都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农村。这一带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地势平坦,气候温暖干燥,适宜于发展农业生产。
塔吉克民族热情好客。对客人不论亲疏、老幼和民族,凡是来客和投宿的过路人、生人都热情款待,拿出家中最好的饮食、被褥来款待。长期以来,牧民依靠这种互相帮助,克服了旅行和游牧时在人烟稀少的牧区不易获得食物和宿处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