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26667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简称贡山县)、福贡县、泸水县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简称兰坪县)。此外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及西藏的察隅县也有少量怒族分布。
怒族是该族的自称,另外还有“怒苏”、“阿怒”、“阿龙”等自称,后统称为怒族。
怒江东岸是碧罗雪山,西岸是高黎贡山,怒族大多居住在两山海拔1500
在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的森林中,生长着很多种珍稀动植物。木材储量约有1.
怒江的地质特点使得怒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地下资源。主要矿藏资源有锡、铅、锌、锑、铜、铁、砂金、硅、云母、水晶、大理石、硫磺、砷等。其中的一些矿物不但藏量丰富,品位也极高。怒江现在水晶石的年开采量可达数百吨之巨,大的水晶石一颗就达
怒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各地方言差异很大,无民族文字。
怒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与藏族相邻的部分怒族人信仰藏传佛教,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
怒族人很早就经营农业。明代李思聪在《百类传》一书中记载,当时怒族人以苦荞为食(荞麦的一种),还说怒族人“精为竹器,织红文麻布”,说明那时怒族手工业也有相当的发展。近几十年来,由于铁犁在农耕中的普遍使用,怒族农业才摆脱了刀耕火种的状况。
怒族人住房有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木板房略大,呈长方形,一般分为内外两间;外间待客,设有一至数个火塘,火塘上有铁三角架或石三角架,用来煮饭做菜,内间为主人卧室。一般房屋四周都用木板、竹篾围上,房顶上盖有木板或石板,房屋下部是许多木桩和房柱,如同有很多只脚支撑着整个房屋。这种“千脚落地屋”结构简单,极易搭建,是怒族特定生活环境下的独特创造。
怒族男子的服饰与傈僳族相似,一般穿麻布长衣,下穿短裤,多蓄长发,披发齐耳;大部分男人左耳佩带一串珊瑚,左腰佩砍刀,右肩背弩弓箭包,显得英武剽悍。怒族妇女穿麻布做成的左大襟上衣,下穿长裙,喜欢在胸前佩带彩色珠子串成的项圈。有的妇女用珊瑚、玛瑙、贝壳、银币等串成漂亮的头饰或胸饰,耳戴垂肩的大铜环。怒族人最有特色的服饰叫“约多”。这种由怒族妇女编织的“约多”,工艺水平很高,男子们白天可以当衣穿,晚上可以当被盖;妇女们做成围裙系在腰间,既耐寒又耐脏,深受人们喜爱。
怒族妇女从小就要学习捻羊毛线、织羊毛袜子,姑娘长大后,要把自己织的羊毛袜子送给心上人,小伙子若收下羊毛袜子,就表示接受了姑娘的爱情。所以,看一个怒族小伙子有没有对象,只要看他脚下穿没穿上羊毛袜子就行了。
怒族人喜欢自己酿酒,每当贵客光临,便以美酒相待。如将客人视为知己,便要与客人脸对脸,嘴对嘴,一手搂肩,一手端酒杯,仰面将酒一饮而尽,这叫做“同心酒”。?
怒族人常用的传统乐器叫“达变”,其形似琵琶,呈椭圆形或三角形,以四根丝线为弦,其音质格外清亮,韵味异常独特。几乎所有怒族青年都会弹唱四弦“达变”,用琴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每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