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柯尔克孜族目前约接近15万人(1990年全国统计时为143537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散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此外,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的富裕县境内也居住着数百名柯尔克孜族人。
柯尔克孜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背景,以热情好客闻名于世。早在公元前3世纪,柯尔克孜族先民就已游牧生息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曾隶属于匈奴,后来一部分人迁入新疆天山地区居住。该居住区于公元7世纪正式纳入唐朝版图。
“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汉文史籍曾称之为“鬲昆”(“隔昆”)、“坚昆”、“纥骨”、“黠戛斯”、“辖戛斯”、“黠戛司”、“纥里迄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思”、“布鲁特”等。1935年4月,柯尔克孜族作为该民族的正式名称,经由新疆省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通过。目前,柯尔克孜族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的哈乃菲教派;居住在新疆额敏和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受蒙古族影响,信仰藏传佛教。柯尔克孜语属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有皆盖、特斯开两种方言。词汇的多源性是柯尔克孜语的一个特点。
成立于
自治州境处昆仑山、天山两大山脉和帕米尔高原的交汇处,境内群山耸峙、峰峦叠嶂,山地面积占90%以上,平均海拔高达
丛山峻岭的皑皑积雪,不仅涵养了丰富的水源,而且也发育了众多的河流和高原湖泊。自治州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克孜勒苏河、托什干河、盖孜河、库山河、恰克玛克河、布谷孜河,年径流总量达80亿立方米,并蕴藏着346.8万千瓦的水力资源有待开发。可供开发的地下水资源达6.
自治州现有耕地65万亩,海拔
自治州有草场面积5000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4590万亩,优质草场1330万亩,人工草场16.7万亩,生长着黄花、苜蓿、茵陈蒿、孤茅草、旱麦草、三叶草、苏丹草、聚合草、沙打旺等牧草,载畜量达300万头以上,放养着绵羊、山羊、黄牛、耗牛、马等牲畜,是自治区重要的牧业基地。林地面积84.3万亩,主要分布在山区,云杉、落叶松、桦柏等生长在山里;白杨、胡杨、柳、榆、沙枣、红柳等生长在平原丘陵地区。自治州境内生长着雪莲、党参、阿魏、甘草、当归、贝母、野红花、麻黄、大黄等多种药用植物。山区则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生活在雪山上的雪鸡、雪豹、棕熊以及生长在崇山峻岭中的盘羊、青羊、猞狸等均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自治州矿产蕴藏丰富,品种较为齐全。已探明储量的有铁、铜、铅、锌、盐、煤等。其中铅、锌储量全疆第一;铁矿石储量1.5亿吨,居南疆首位,具有发展能源、建材、有色金属等工矿业的优越条件。